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日常供需 > 打听个事 > 正文
    购物车
    0

    快乐的爆竹

    胡15935510017     2019-02-02 11:01:46     浏览:5    回复:0    点赞:1
    发帖人:胡15935510017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长子县·快乐的“空竹”达人




           在长子县城群众性体育健身的芸芸众生中,活跃着一支老年群体队伍,他们的健身项目是“抖空竹”。2008年,这个群体自发成立了“老年空竹协会”,长子抖空竹的引路人张守业当选为首届会长。如今,协会中已集结了160多名中老年会员,活动的范围也从县城辐射到宋村、石哲、南陈、张店、大堡头等乡村。他们之中,最小的也有60岁,最大的已近耄耋之年。


           我曾多次怀着好奇的心情近距离观看他们的晨练和在大型体育活动中的表演,看似老胳膊老腿的他们,抖开空竹却是那样的灵巧敏捷。闪展腾挪,左跳右跨,一只小小的空竹,在花样百出的抖动中,展示出了灵动的生命力。他们精彩奇妙的技艺深深的吸引着我的眼球,同时,他们那乐观向上的心态,执着坚守的精神和饱满充实的夕阳人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我。



           一条细细的线绳在空竹的柄上一缠,两手轻提,双臂舒展,手腕一抖,小小的空竹于瞬间幻化成一只活的精灵。随着前后左右上下抖动速度的加快,圆形空竹更是叠化成长长的龙形,缠绕在抖者的周身。一会儿,身前一道弧形高抛,犹如游龙出水;一会儿身后如梭,双腿起跳,空竹穿行,恰似游龙摆尾,让观者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套动作的名称叫“游龙戏水”,习练者是马忠信。马先生年届65岁,是2010年从县城建环保局退休的领导干部。他是从2013年6月份才开始加入抖空竹的行列。当他感受到抖空竹是如此的其乐无穷,妙趣横生,一发不可收拾的对此活动着了迷。也许是他的悟性所致,抑或是非常的韧性和毅力,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熟练地掌握了10多种套路动作,成为一名技艺娴熟的空竹高手,并担任了长子县空竹协会的秘书长。


           今年刚满60岁的秦文芳算是空竹协会中年轻的会员。他是前几年从县农行营业部主任岗位上内退的。文芳先生本是一个性格内敛、沉稳,不善辞令之人,然而,他抖空竹的动作却是那样活泼、灵巧。他于2010年开始习练,如今,且不说一般的动作,单就较高难度的动作,如:螳螂捕蝉、贵妃更衣、小旋风、单轮一线二等,也演练的炉火纯青,曾在2014年8月县体育中心组织的空竹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好成绩。尤其是他的一线二抖技,更是独树一帜。你看他,先将一只空竹挂于腰间,将另一空竹平行抖起,然后,双棍合于一手,另一只手摘下腰间空竹,灵巧地在线绳上一缠一推,紧接着双臂舒展,双棍舞动,那真叫个“绝”。随着他身体的旋转,两只空竹时而平行移动如两条游鱼追逐游动,时而又上下翻飞,前后飞窜,如两只松鼠跳涧、攀爬戏闹。流星般的两只空竹,上下前后,不离不弃,抖得是那样随心所欲,得心应手,看此表演,简直是一道精神大餐,令人心旷神怡。


           同样是一线二这个套路,在现年73岁,从县二中副校长位上退休的李文宣老师手上,又是另一种版本——“双轮一线二”。李老师2005年就开始学抖空竹,而今已是10年抖龄的老手。因为他的腰腿臂受损多年,行动受限,不宜做大的动作,便选择了运动空间不大,活动量较小的套路。如两只饭碗,碗砣相对而连接。两只空竹往抖绳上一挂,双手一上一下一提,两只空竹便上下翻转,形成一道圆弧。抖到快处,又幻化为一个圆的形体,犹如南方水乡抽水用的大轮水车。你可别小看这一活动空间不大,抖动单一的套路,这是李老师苦练了5个月才熟练掌握。抖技已是全县一流的王福财曾对学这一动作发狠话,“我耗上半年,非学会不可。”可见难度之大。


           曾在2013年“第五个全民健身日”,由县体育中心、空竹协会举办的抖空竹比赛中获得个人单项第一名的李有山,是县二轻局原副局长位上退休的老干部。他从64岁开始习练抖空竹,历时近8年。别看他平时沉稳,甚至从表相看还有些笨拙,但是,抖起空竹却是那样身轻手巧。跳跃旋转轻松自如,舒展大方,实在不像一个71岁的老人。他表演的“奥运火炬”、“仙女缠身”、“礼尚往来”、“背盘摇铃”等动作,技艺娴熟,运动自然。尤其是自创的“奥运火炬”动作,更是形象逼真,有动有静,相得益彰。空竹提起,两臂左右一甩,空竹如行云流水,又似行星平行运转。稍顷,只见一个高抛,空竹凌空飞起,他不慌不忙,将两根抖杆衔接竖起,空竹准确地立于抖杆顶端,犹如金鸡独立。好一个“奥运火炬”,简直就是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


           在观赏这群“空竹达人”的众多演练套路中,最为欣赏的是9人集体表演的套路“龙腾盛世”(这是他们自取的名字)。一条长约2米、直径约20厘米的圆筒状龙形彩带挂在空竹柄上,9人屏气凝神,随着一声指令,快速提、抖、甩、抛,一刹时,九龙腾空,盘旋飞舞,忽而当空旋转,如腾云驾雾;忽而俯冲直下,如蛟龙戏水。随着各自尽兴随意的抖动,更是群龙狂舞,千姿百态,场面气势恢宏,大气壮观。看此表演,会使人联想起电影“柳毅传书”、电视剧“西游记”中各路龙王海空大战的波澜壮阔场景。


           现年57岁,如今还在技术监督局岗上的杨秀斌,练习抖空竹虽只7年,可能缘于他身体灵巧,脑子活络,善于悟道的优势,如今已是这一群体中的佼佼者,担任着协会的教练。7年期间,他从未一日间断练习,多次专程到长治拜师求教,在电脑网络上学,向抖友学。如今,已熟练地掌握了50多项空竹抖技。他的翻江倒海(含“没完没了”、“张果老倒骑驴”、“小燕飞旋”、三转身等动作)组合、大鹏展翅(含“臂上翻飞”、“背鹞”、“跳绳”等动作)组合、移情别恋(含“火炬传递”、“贵妃醉酒”等动作)组合等,无不精彩绝妙,花样百出。他的步子稳健轻盈抖势刚柔并济,动作千变万化,静如水飘浮萍,动则雷霆呼啸,真让人拍案叫奇!


           贾进喜是一个有着16年军龄的转业军人。2009年从县检察院退休,初涉抖空竹时,感到动作呆板,兴趣不大,一度想放弃。后来,在别人的引导下,试着练了一段时间,不想竟上了瘾,着了迷,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他以一个军人所特有的韧性和毅力,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成为协会中不多的高手。他演练的“大循环”、“大撒把”,灵动飘逸,节奏明快,尤其是“大撒把”,手握一根抖棍,将另一端向外抛出,犹如长虹贯日,又似练武器械中的铁链锤,甩出去力道迸射,抛起来流星穿空,足见其功力浑厚,技艺娴熟。


           还有,从县农业资源服务中心领导岗位退休的于海生,习练7年,具有过硬的基本功。他抖空竹起动快,转速高,动作稳健,舒展大方。他的“立盘”、“龙摆尾”、“蜻蜓点水”等动作别具一格,协调自然。


           75岁的王福财,是抖空竹群体中年龄最大的,已有12年抖龄。铁杵磨针,功到自然成。他的空竹技术全面独到,特别是“狮子摆头”、“金姑缠身”、“黑狗穿洞”、“武松解枷”等动作,灵巧自然,独树一帜。


           侯双喜的“腰缠玉带”飘逸潇洒,浑然一体。


           还有75岁的李如竹老师,习练10年,持之以恒技艺不凡。还有……恕我笔拙,不能一一将他们记述。



           “抖空竹”是汉族文化苑中的一枝奇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曹植曾写过一首《空竹赋》。宋时,宋江有诗曰“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宵。空有许多雄力气,无人提擎漫徒劳”。


           空竹古称“胡敲”,也叫“地铃”、“空钟”、“风葫芦”,济南俗称“老牛”。抖空竹原为民间游艺活动,流行于全国很多地区,尤以天津、北京、辽宁、吉林等地为盛行。在古代,抖空竹最早为宫廷玩物,庭院游戏,后经加工提高,有了竞技性质,并成为传统的杂技节目。2006年,抖空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子的抖空竹体育项目起步较晚。2002年,在陕西西安工作的长子籍干部,空竹爱好者张守业,从领导岗位退休后回归故里,在县城置业居住,随之,也将这项老年健身项目带到了长子县城。在长子人还未认识这项活动之前,仅是张先生一人在府前广场习练。从2004年起,陆续有县城的老年人王福财、李如竹等10余人开始学习。10余载春华秋实,寒来暑往,抖空竹的群体不断扩大,渐成气候。俗话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只小小空竹,要真正驾驭它,抖出技巧,抖出水平,却绝非易事。在和这群抖空竹人们短时间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一段不寻常的习练经历。集他们的经验大成,抖空竹必须具备三种心态。


           一是要有韧性。抖空竹的内涵非常丰富,各种技巧也是复杂多变,一个基本动作都须百遍、千遍反复练习,有的动作甚至需要数月才能基本掌握,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没有毅力和恒心是不行的。高之榕练习“双轮滚绣球”技巧,坚持了两年才初步掌握,王福财仅学“捞月”一个动作就用了40天,李如竹练习“黑狗穿洞”也是用了3个月,“沿丝”用了2个月……


           其间,有不少初学者,凭好奇而来,但往往是练习了一段时间,感到难度大,不好学,便产生了畏难情绪,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也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者,不求其精的。十余年来,这支队伍不断有人退出,又不断有人加入,能坚持下来,持之以恒的,都是今天空竹协会中的“精品”。


           参与抖空竹的大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毕竟他们年岁大,腰腿胳膊不灵便,因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必然多,他们靠的就是毅力和耐力。像李如竹、王福财、李文宣、于海生等70多岁的老人,对抖空竹可以说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自练习以来,几乎没有间断过一天,即使是雨天,也要在家里坚持练习。正如69岁的柴培枝所说,自打练开抖空竹,在梦里也练。他家在草坊,每天早晨骑车到县城晨练,从未间断。……


           为了掌握更多的空竹套路和技巧,他们中的很多有心人,经常外出到长治、太原、洛阳等地,走到那里学到那里,不耻下问,不吝赐教,一招一式虚心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于海生、王福财两人为了学习一个动作,三次骑自行车到长治取经。而马忠信、苗秀忠、秦文芳等人则是利用电脑平台,一边看,一边练。在河南工作定居的长子籍人陈旺生老先生回乡探亲,他们闻听陈先生也是空竹爱好者,便登门求教,诚邀老先生给予技术指导,从中受益匪浅……


           二是要有悟性。人们常好说,体育活动是大脑简单,四肢发达。意思是体育活动不需用脑。其实不然,单就抖空竹而言,其中的技巧除多练外,必须用心、用脑去体会、去感受。正如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个“修行”便是“悟”。两臂力道的掌握,抖杆与抖绳的位置、摆动……都需要细心揣摩,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李有山的“顶杆”、“奥运火炬”,秦文芳的“贵妃更衣”,于海生的“放长线钓大鱼”,贾进喜的“万马奔腾”,苗秀忠的“红旗飘飘”,杨秀斌的“翻江倒海”组合,等套路和动作,无一不是他们在基本动作基础之上,别出心裁予以修饰、丰富而成形。于海生在长期的练习中,反复琢磨、试验,自己动手制作了各种类型的大小空竹十多个,还制作了放线轮,既灵活又实用,并由此独创了“空竹长线呼啦圈”套路……所有这些,都是他们在长期的练习中,加以借鉴而悟出来的。


           三是必须静心。这里所说的静心,乃为神情专注,精力集中之意。每看这些老年人的晨练,他们均是“画地为牢”,独处一偶,心无旁骛的练习,只是偶尔和其他人进行短时间的交流、切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在练习时,脑子里想的,眼里看的,唯有空竹,别无他物,唯其如此,才能全神贯注于抖杆、抖绳、空竹三者在协调中的每一个细微的运作过程,才能用心去体会每一个动作在转换、移动中的规律与联系。



           空竹是一项集健身、娱乐、表演于一体的体育活动,不但给练习者带来精神上的充实,心情上的愉悦,也同时使长期练习者得到强身健体、康复疗疾的享受,其锻炼效果甚于慢跑、游泳、体操等活动。抖空竹活动强度可大可小,练习技法可简可繁,非常适宜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腰腿不便,有轻度颈椎、腰椎毛病,坚持练习,可舒筋活血,达到一定疗效。


           李如竹早些年腰部扭动疼痛,胳膊抬不起来,患有严重的肩周炎,10余年练习抖空竹,现在完全康复。


           王福财多年患有肩周炎,颈椎5、6、7节骨质增生,在长期的抖空竹练习中,不经意间竟完全消失。不仅如此,他爱人患脑梗塞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在他的扶助下,也恋上了抖空竹,使病情有了极大的好转。


           贾进喜通过长期抖空竹,体重由原来的180多斤减到160多斤,原来弯腰拾东西都很困难,现在这个麻烦问题解决了……


           此外,通过抖空竹复杂、花样、多变的技巧反复练习,还可以充分协调人体各部位骨骼、肌肉周期性的收缩和舒展,进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血管的供血、供氧,促进消化功能,缓解高血压、动脉硬化。上述不是我在着意夸张、做广告,实在是这群抖空竹的老年人切身的感受。


           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有句名言:“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迸射出来的”。他们就是用抖空竹创造着晚年的快乐。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